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展现武昌区人民检察院自觉接受监督、凝聚代表委员智慧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效,武昌检察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开设“代表委员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专栏。本专栏将聚焦武昌检察在认真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基础上,持续推进数字检察、服务绿色发展、优化检律协作、深化公益诉讼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实际成效,展现意见建议从“听得到”到“看得见”的转化过程。
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赋能” 武昌检察以公益诉讼破解架空管线治理难题
纵横交错的架空管线不仅影响城市美观,更潜藏着安全隐患。武昌区检察院从人大代表建议中敏锐捕捉履职线索,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城市架空管线综合治理,让困扰居民多年的“头顶上的烦恼”得到彻底解决,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了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的长效机制。
这一改变始于武昌区“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堤东社区老旧居民区树枝高压线安全隐患的建议》。代表在建议中直指问题要害:“大树枝桠与高压电线密集交汇,周边居民强烈反映担心如遇雷雨天气,将高压线引燃、周围居民人身及财产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这份饱含民生关切的建议,迅速进入武昌区检察院的视野。
武昌区检察院主动对接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力量前往相关点位及周边开展调查。通过广泛走访,检察官们发现辖区9个街道普遍存在架空管线问题:未按规范悬挂安全警示标识、管线高低不一致、废除杆架未及时拔除,甚至有些管线上悬挂垃圾和晾晒杂物。这些杂乱管线不仅破坏市容环境,更时刻威胁着居民安全。
调查过程中,检察机关发现由于部分行政执法权下放,街道办事处与城管部门在架空管线处置上存在职责分歧。武昌区检察院依据相关法规,明确界定了各单位的监管职责范围:城管部门负有统筹指导职责,各街道应当加强日常巡查并依法处置违法违规行为。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武昌区检察院精准向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执法局等单位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各单位在权限范围内依法履职,对架空管线违法设置、违规使用破坏市容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置。
检察建议发出后,各行政单位迅速行动,采取协调联动方式,联合管线权属单位开展专项整治。目前,17处案涉违法点位的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累计规范捆扎架空管线1226米、拆除废弃线杆2处,设置限高反光标识5处,杂乱管线得到有效治理。
为巩固整治成效,武昌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社区书记、人民监督员等担任听证员,对整改情况进行评议。涉案行政单位代表承诺将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巡查维护。听证员们对整改成效给予一致认可。武昌区检察院还特别邀请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共同回访现场,当面汇报办案成效,听取进一步意见建议,形成了完整的履职闭环。
这一案件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解决眼前的管线问题。2025年7月,武昌区检察院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在此案成功经验基础上,共同会签了《武昌区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的工作方案》,建立起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该机制明确由检察院办公室专人负责与区人大法工委日常联络,梳理筛选人大代表提案,向业务部门移送案件线索,实现了从“个案解决”到“机制创新”的跨越。
从一条代表建议出发,到检察建议精准监督,再到长效机制的建立,武昌区检察院通过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双向赋能”,不仅解决了困扰居民的城市治理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人大代表监督与检察监督协同发力的新路径,为提升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注入了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