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武昌区人大常委会、武昌区检察院联合召开“完善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机制,助力‘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字号:    】        时间:2025-09-30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凝聚司法与行政合力,共同探索服务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9月25日,依托人大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由武昌区人大常委会、武昌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的“完善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机制,助力‘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武昌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胡太荣,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东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金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露露出席会议。会议由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慧主持。

20250925 全景1

  本次座谈会汇聚了区人大相关专工委负责人、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及人大代表,旨在围绕建设“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和“碳金融集聚区”的重大战略部署,研讨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实践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推动形成更加高效、新质的生态司法保护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法治动能。

  座谈会上,武昌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张迎春介绍了检察服务“双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区水务湖泊局局长徐在军、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丁东胜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在办理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案件中推行替代性修复的经验做法。

  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胡虹、区司法局副局长李雪枫围绕在行政执法环节,探索如何更加规范地衔接和适用替代性修复进行了交流。

  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及人大代表围绕主题畅所欲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红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夏云娇,省环院法规与标准研究所环境损害研究室主任邓俊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入手,就替代性修复的法理基础、技术标准等前沿问题发表了专业见解。

  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投资咨询事业群总经理杨凤,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负责人黄敏,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诗淼,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高级经理刘枭哲先后介绍了替代性修复的行业实践。

  市人大代表郑丽霞、市人大代表李江颖、区人大代表秦晓梅结合履职实践,强调生态修复应注重民生感受与社会效益,并就从立法和监督层面加强保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区政府副区长陈露露在讲话中指出,面对“环沙湖双碳经济带”这一省级战略,需要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一是要坚决守好法治底线。做到依法行政,让执法司法真正回归生态保护的初心。二是要支持实践探索。要借助当前省级战略平台和市级实践基地建设契机,将个案探索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三是要推进工作协同。要探索研究制定区级实施细则,针对不同领域生态损害特点,分类明确适用情形、修复方式等,为基层执法提供依据。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胡太荣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推进“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建设是一项“正视困难,勇于探索”的事业,武昌区作为省级战略的核心承载地,肩负着重要责任,唯有坚定探索,方能破局前行。要全力呼吁并推动针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力争将实践探索成果固化为具有强制力的法规条例,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制度依据不足的问题,为基层执法司法提供坚实保障。希望通过此次座谈,能凝聚共识,助力将检察建议这把“利剑”打磨得更加精准、科学,共同为武昌的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出一条法治化、可持续的道路。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武昌在构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共同体、以法治方式服务“双碳”工作上迈出了新步伐。下一步,与会各方将认真梳理吸纳会议成果,努力推动相关工作落实落地,为推动“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建设贡献更多法治智慧和力量。